第二章 君子中庸
仲尼①曰:「君子中庸②,小人反中庸。君子之中庸也,君子而时中③;
小人之反中庸也,小人而无忌惮ㄉㄢˋ④也。」
【注 释】
① 仲尼:指孔子,名丘字仲尼,春秋时鲁国人,(今山东省曲阜县)生于周灵王21
年(公元前551年)卒于周敬王41年(公元前479年)。
生而有圣德,曾为鲁司空又大司寇,摄行相事;鲁国大治后,周游列国13年。68岁时返鲁,删诗书、定礼乐、赞周易、作春秋;弟子三千,身通六艺者72人,最后成就孔门四科十哲。《论语》「先进篇」一章中十大弟子而得名:「从我于陈、蔡者,皆不及门也。德行:颜渊、闵子骞、冉伯牛、仲弓。言语:宰我、子贡。政事:冉有、季路。文学:子游、子夏。」 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。(复圣颜回 宗圣曾参,述圣子思 亚圣孟轲)
六艺是中国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:
1.礼:礼节(即今德育) 2.乐:音乐 3.射:射箭技术 4.御:驾驭马车的技术
5.书:书法 6.数:算法(算术与初步的数论知识)
② 中庸:回归道之本体曰「中」,率性而行曰「庸」,不昧不离而达于用,合于天
曰「中庸」。
③ 时中:念念放下,念念戒慎善恶起动,纯净自然曰「时中」,也就是时时守正。
④ 无忌惮:无敬畏心,目中无人,无戒慎恐惧的情怀。(忌ㄐㄧˋ惮ㄉㄢˋ)
【意 译】
孔子说:「有德之君子必守住不偏不倚,合乎天地自然,及常而不变的中庸道理。 反之无德自私的小人,弃天理于不顾,违背中庸「至正」、「恒常」之道。
有德君子为完成中庸之道,故时时守此至正之点,行此恒常真理,以天
理良心应人处世;无德自私的小人,因不明事理,违背中庸之道,逞私
纵欲,迷昧本性,做起事来必然丝毫没有戒慎恐惧而胡作非为。
【心得记要】
君子与小人之别本基于心之迷悟,心向中庸则为圣贤,心违中庸即是凡夫。但中庸的功夫虽是平常至正之道,唯君子能体道,能守中,能时中,而小人心中无主,随波逐流,喜则逐物所事,怒则逞忿称雄,哀则痛不欲生,乐则溺于所好,不知所止,
流浪生死,常沉苦海。